我这一星期的蒸发,乃因我暂时投身了佛门,投身佛门不是说我出家当和尚啦,乐都还没享够,感性的书也还没读够(因为出家人好像是不能看张爱玲沈从文王安忆还有武侠通俗言情侦探那一类的书籍的),拖着我打死我也还不会那么快过出世生活的。待享够了乐,搞清了一些事儿后,我或真会把头剃光也不一定。
其实,我只是参与了佛学营。
曹操说:月明星稀。我说:月明星就一定会稀吗?不然。那一晚的月色是那么的明亮耀人,星空是那么的璀璨繁茂,享受着仰卧大地,晚风从脸上轻轻拂过之醉人情景,是何等写意的一件事!没有错的话,我还看到了南十字星(好像是)。
这一晚,是生活营的最后一晚。我,很幸运的让课程组组长点了名,在浪漫的星空低下,分享这3天以来的经验与感受。于此,仅于我部落内做个小小的纪录,将那一时的感动化为永恒的文字,成为一世的记忆。
这两年,我周遭发生了一些负面的事,这负面的事导致我变得有点讨厌自己的家,所以当我一有机会离乡留学时,对于家,我竟是没有半分不舍,反有庆幸之感。不过,上了近一年的中文系后,接触了一些经典的皮毛,那些闻见道理,再加上老师们的苦口婆心,让我对家中暗藏的波涛浪涌却也不禁释然了些。虽说还不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怨恨却也淡漠了几许。然而,我还是不太喜欢回家。
直到今天,参与了佛学营,上了几位老师与师傅们的课后,尤其是今天吴老师的《感恩·行孝》,让我有暮鼓晨钟之感。我为我先前对家的不满感到惭愧,我深深为我愚笨的不必要的行为感到后悔。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佛学营中学到的)。试问谁家没有难念的经?对于家中所发生的一切,身为小辈的我,就只有做好本分,既知无可奈何,唯有安之若命,毕竟,很多事情并非我这小辈所能够理解的。这,或许是我参与了这佛学营中所学得的一点点东西。
再次的,执委们,谢谢你们的付出,尤其是膳食组的,早上4点钟就得起床准备,切菜炒菜备菜的,然后我们用膳时你们在我们面前徘徊,服侍我们用膳,过后还要善后,导致你们不能参与一些让人深省的课程,真的辛苦你们了。还有,我们的庭姐,你确是个很好的辅导员,佛法修为比我深的你(应该是啦),胸襟也总是那么的阔,虽然偶尔你会笑得像个傻大姐那样,然而,我们都很感激你。另外,对于我狗嘴的吐不出象牙,希望不会在你身上留下阴影。
以上,算是前言。
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可惜佛学营中不能对酒,只能当歌。于此,写了一首不是诗的诗,这首不是诗的诗,算是为他的〈短歌行〉所激发的,同时,亦以此不晓得是不是诗的诗来回忆佛学营中最后一晚的“欢愉”情景:
高空夜月 繁星围伴 月明星灿 乌鹊归巢
载歌载舞 汗珠淋漓 璀璨烟花 夜空绽放
光彩炫目 触人心弦 一心一弦 难思华年
奈何奈何 再欢再喜 此情此景 恰如烟花
稍纵即逝 掌握不得
于是乎
夜色迷茫 灯火阑珊 徒剩唏嘘 空留遗憾
斯时斯人斯景斯怀,多么令人难忘,回味无穷。可惜,正如诗中所言,“奈何奈何,再喜再乐,此情此景,恰如烟花,稍纵即逝,掌握不得”,这,却又是那么的令人感到扼腕叹息,黯然神伤……心中不禁嘀咕:载歌载舞,人生几何?
我想,是时候真正学佛了。
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表象与内里
小时候,有一个患了脑病的流浪汉总在我家店铺外的五脚基处徘徊。他衣衫单薄,瘦骨嶙峋,面容枯槁。我知道,他想要乞讨。奇怪的是,他永远不会说出口,更不会主动伸手,只是一味地徘徊,没有乞求的意思。我知道,只要给了他钱,他就会离去。而大多数时候,我遵循了父母的话,立即拿钱给他,他竟也真的兀自离了去。一星期,少则3天,多则5天,他均会出现。大多数时候,我给了他钱后,心里都会觉得暖暖的。
中学时,稍微长了些心智,心眼也一并长了出来。有时候,见着他出现时,我总故意拖些时间,故意不立即拿钱给他,想看他会怎么办。谁知道,他竟也真的与我消磨了起来,自顾自流连自顾自徘徊,像是不达目的誓不离去的样子。过了半个钟,我妥协了。于是,他便也离去了。那时,我给了他钱后,心里只觉得不情愿。
后来,我又看到了他。这一次,他变得主动了。很可惜,他的主动并未带给他任何帮助。“请你走开吧。”我说,心里充满了厌恶。冷不防的,他笑了,狂的,自顾自的,不理会别人眼光的。尔后,他,头也不回的,迈着阑珊但坚定的脚步,走了。从此不再来。往后,我再也没看到他在我家店铺外的五脚基处徘徊、流连。我心中纳闷:他怎么不再来了?不再来乞求我了。
至今,他当时的笑声偶会萦绕在我耳际,那时候,我不明白,现在,我明白了他当初是为什么而笑。
偶尔所为的好事,能带给身边人幸福的,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然,时间久了,对着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时,心里不免也厌烦了起来。持续着被人索取,“侵略”两个字就会出现在自己心里。是的,到了“后来”,“我”觉得自己被侵略了,故当初出自真心的施舍如今卒也变了质,变成了丑陋的厌恶心。一名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说过:“当你拒绝我时,我乞求你接受我;当你乞求我时,我拒绝我接受你。”一针见血!很多时候,人类就是那么的犯贱。中学时,稍微长了些心智,心眼也一并长了出来。有时候,见着他出现时,我总故意拖些时间,故意不立即拿钱给他,想看他会怎么办。谁知道,他竟也真的与我消磨了起来,自顾自流连自顾自徘徊,像是不达目的誓不离去的样子。过了半个钟,我妥协了。于是,他便也离去了。那时,我给了他钱后,心里只觉得不情愿。
后来,我又看到了他。这一次,他变得主动了。很可惜,他的主动并未带给他任何帮助。“请你走开吧。”我说,心里充满了厌恶。冷不防的,他笑了,狂的,自顾自的,不理会别人眼光的。尔后,他,头也不回的,迈着阑珊但坚定的脚步,走了。从此不再来。往后,我再也没看到他在我家店铺外的五脚基处徘徊、流连。我心中纳闷:他怎么不再来了?不再来乞求我了。
至今,他当时的笑声偶会萦绕在我耳际,那时候,我不明白,现在,我明白了他当初是为什么而笑。
以上情形让我想到一段话,大意是说:“当你看见一个人在你面前施舍,请不要认定他就是好人。当一个人说话时结结巴巴,声音颤抖,而另一个口齿伶俐,声音高亢,也切莫轻易认定哪个是胆小者,哪个是勇敢者。”
是啊,想当年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其实说话也是结巴的,可因为他写文章的犀利,俨然一个雄辩滔滔真理在手的论辩家模样,如今,谁又会想到当年的他说话是结巴的。就如口甜舌滑蜜语甜言,谁不爱听?而我们也往往把此辈中人当成好人,但,别忘了口蜜腹剑这回事,即使没有剑,背后也必会有目的!须知,无故献殷勤者今已不多,献殷勤者多为有故也。毕竟,现时代的人文道德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之进度已不能成正比矣。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百合花
“你的左手托起他的右手,你的右手抚着他的额头,为他拭去额上的血迹,轻轻的,深怕弄疼了他,虽然你知道,他永远再也不会感到疼痛了。拭去了他额上的血迹,你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着他衣肩上的破洞。直到他的战友把棺材抬来,欲揭掉盖在他身上的百合花时,你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再动手把百合花重新盖在他身上。于是,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托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淡淡月色下,在我眼眶积蓄已久的泪水,见证了这一幕后,终于抵受不住地心引力的诱惑,在月光的笼罩下,化成珍珠,夺眶而出。直到它坠地前,闪烁晶莹,光芒四散。独据公园的我,周遭阒其无人,伴着我的,只有你这朵百合花,与冷冷的黄汤,还有虚空中的夜月,以及为你而流的热泪。头上那朦胧的照明灯,阻止不了我对你的玩赏。酒入愁肠或许愁会更愁,然,却于此时遇上你这朵坎坷身世的百合花,或许没有或许,只有愁上加愁。
之前曾介绍过三毛的《哑奴》,如今,欲再与大伙儿分享另一篇作品——《百合花》。亦如《哑奴》,这篇作品乃一篇赚我热泪的著作,我是于公园的月色低下看完它的,那种夜阑人静,只有虫鸣声相伴,眼睛望着感人肺腑的故事,心里念着情义无限的字句,此情此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妙极矣!作者是茹志鹃,已故,王安忆之母。王安忆乃现代著名作家,写过无数著作,但我却只看过她的《长恨歌》。当然,今要分享的作品是她母亲的《百合花》,故对于王安忆我也就略微带过。
顺带一提,王安忆将于此次第二届海外书市来演讲,希望各位能多多支持(帮她打个小广告)。
有一点想提醒诸位看官,看《百合花》,如果能在夜阑人静时细细品尝,是最理想不过。
如果你们看了觉得不过尔尔,引不起你们的共鸣,那么,我只能说,是我眼浅……
淡淡月色下,在我眼眶积蓄已久的泪水,见证了这一幕后,终于抵受不住地心引力的诱惑,在月光的笼罩下,化成珍珠,夺眶而出。直到它坠地前,闪烁晶莹,光芒四散。独据公园的我,周遭阒其无人,伴着我的,只有你这朵百合花,与冷冷的黄汤,还有虚空中的夜月,以及为你而流的热泪。头上那朦胧的照明灯,阻止不了我对你的玩赏。酒入愁肠或许愁会更愁,然,却于此时遇上你这朵坎坷身世的百合花,或许没有或许,只有愁上加愁。
之前曾介绍过三毛的《哑奴》,如今,欲再与大伙儿分享另一篇作品——《百合花》。亦如《哑奴》,这篇作品乃一篇赚我热泪的著作,我是于公园的月色低下看完它的,那种夜阑人静,只有虫鸣声相伴,眼睛望着感人肺腑的故事,心里念着情义无限的字句,此情此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妙极矣!作者是茹志鹃,已故,王安忆之母。王安忆乃现代著名作家,写过无数著作,但我却只看过她的《长恨歌》。当然,今要分享的作品是她母亲的《百合花》,故对于王安忆我也就略微带过。
顺带一提,王安忆将于此次第二届海外书市来演讲,希望各位能多多支持(帮她打个小广告)。
有一点想提醒诸位看官,看《百合花》,如果能在夜阑人静时细细品尝,是最理想不过。
如果你们看了觉得不过尔尔,引不起你们的共鸣,那么,我只能说,是我眼浅……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新新人类
之前从娘娘与晨晚那里看来的〈两只小鬼〉与〈恐怖小妹妹〉
后,不禁也勾起了我N年前的回忆。
话说那一天,是我踏入中六的第二个月。时近放学,我们正
上着历史课。上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时,班外忽然传来了
两把小女孩声,应该是初中一生的吧,稚稚的,嫩嫩的,却
又是非常大声的,超凶的,就像泼妇骂街的。
我也不甚记得她们的对骂内容了,只有一句话,至今仍一
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着……
“他妈的!那个xx是我的老公!你敢跟我抢男人!没死过
是不是?MCB(福建式三字经),信不信明天我叫人来打你!
他是我的男人!你敢再靠近他的话,以后每天放学回家时
走路小心一点!死狐狸精!”
听完这一句,我们整班顿时大笑,原本那昏昏欲睡沉闷难
耐的气氛也像狂风扫落叶般,被卷得不知所踪了。代之而
起的是嘻笑怒骂的欢闹气氛。
“Kelas,sila diam……”
我还记得老师说这一句时,他其实也正嗤嗤地暗笑着,不
过,因为他是老师,不能肆无忌惮地跟我们一起笑,所以
他脸上扭曲的怪异表情,让我看了也替他可怜>.<
只是,我在想,那时候的我们笑得乐开怀、吵翻天,如果有
一天,同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女儿身上、发生在我们下一
代身上的话,我们,还笑得出口吗?
p/s:晨晚jj,拜托拜托,这事件跟我是绝对没有关系的>.<
后,不禁也勾起了我N年前的回忆。
话说那一天,是我踏入中六的第二个月。时近放学,我们正
上着历史课。上得头昏脑胀昏昏欲睡时,班外忽然传来了
两把小女孩声,应该是初中一生的吧,稚稚的,嫩嫩的,却
又是非常大声的,超凶的,就像泼妇骂街的。
我也不甚记得她们的对骂内容了,只有一句话,至今仍一
直在我脑海里盘旋着……
“他妈的!那个xx是我的老公!你敢跟我抢男人!没死过
是不是?MCB(福建式三字经),信不信明天我叫人来打你!
他是我的男人!你敢再靠近他的话,以后每天放学回家时
走路小心一点!死狐狸精!”
听完这一句,我们整班顿时大笑,原本那昏昏欲睡沉闷难
耐的气氛也像狂风扫落叶般,被卷得不知所踪了。代之而
起的是嘻笑怒骂的欢闹气氛。
“Kelas,sila diam……”
我还记得老师说这一句时,他其实也正嗤嗤地暗笑着,不
过,因为他是老师,不能肆无忌惮地跟我们一起笑,所以
他脸上扭曲的怪异表情,让我看了也替他可怜>.<
只是,我在想,那时候的我们笑得乐开怀、吵翻天,如果有
一天,同样的事件发生在我们女儿身上、发生在我们下一
代身上的话,我们,还笑得出口吗?
p/s:晨晚jj,拜托拜托,这事件跟我是绝对没有关系的>.<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第三者——一只八哥的自述
远处的你,站在电线杆上。我看到,喜飞扑去。
孰不知,飞得越靠近你时,前边,慢慢入眼的景象,
却不得不让我却了步——你身边站着她。
你看到我,你招翅,发出了悦耳的鸣叫声,
示意着我前来相聚。我,踌躇…犹豫……
于是,你又招了翅,又发出了悦耳的鸣叫声。
于是,我忐忑,我不安,七上八下,
却还是飞了过去——是我犯贱。
我选择了另一电线杆,不和你们站在一块儿。
轻声细语,你侬我侬,一幕一幕,映入眼帘。
我不明白,你唤我过来,就是为了让我看你们卿卿我我?
噢!我不能忍受!
可是,我不想就此离去,我不甘,我不舍——是我犯贱。
片晌,你飞了过来,站在我侧,她看到了,也紧随你后。
因为她,你不方便与我轻声细语,不方便与我你侬我侬。
于是,你又继续与她轻声细语,又继续与她你侬我侬
——以离我更近的距离。
于是,我,像碎玻璃般,带着破碎的心,飞走了。
天南地北,孤身只影,何方去?向谁去?
于是,我,又犯贱了。
孰不知,飞得越靠近你时,前边,慢慢入眼的景象,
却不得不让我却了步——你身边站着她。
你看到我,你招翅,发出了悦耳的鸣叫声,
示意着我前来相聚。我,踌躇…犹豫……
于是,你又招了翅,又发出了悦耳的鸣叫声。
于是,我忐忑,我不安,七上八下,
却还是飞了过去——是我犯贱。
我选择了另一电线杆,不和你们站在一块儿。
轻声细语,你侬我侬,一幕一幕,映入眼帘。
我不明白,你唤我过来,就是为了让我看你们卿卿我我?
噢!我不能忍受!
可是,我不想就此离去,我不甘,我不舍——是我犯贱。
片晌,你飞了过来,站在我侧,她看到了,也紧随你后。
因为她,你不方便与我轻声细语,不方便与我你侬我侬。
于是,你又继续与她轻声细语,又继续与她你侬我侬
——以离我更近的距离。
于是,我,像碎玻璃般,带着破碎的心,飞走了。
天南地北,孤身只影,何方去?向谁去?
于是,我,又犯贱了。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与傅承德先生之对曰
这一对曰乃因我观庄子之〈逍遥游〉时不解而生之疑惑,故而请教于傅老,于此与看过〈逍遥游〉的诸位朋友分享这一对话,当然,对于还未看过〈逍遥游〉者,诸位亦可大略看看,不过,我还是建议诸位先看了〈逍遥游〉这篇文章,才看以下对曰,这样或更可从中吸取益处。
致傅先生:
您好,后学对一问题感到疑惑,想请求先生为后学解答。
看了庄子的〈逍遥游〉后,第一大段中庄子塑造了由鲲变为大鹏鸟的一种形象,由海到天,从较狭小的空间晋升为较宽阔的空间,据后学的愚见,这或许是庄子写出了 一种想逃出限制空间的理想,说明了他想要达到“逍遥”的希望。
但是,他却又好像是否定了大鹏鸟靠风飞翔的形象,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须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另一边厢,庄子在篇中也塑造蜩(tiao阳声,蝉也)和学鸠(jiu阴声,一种小鸟)的形象,并义正词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对于大鹏鸟的嘲笑,道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受。
在此,后学疑惑的是,蜩与学鸠的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其实不也是一种“无待”(无所依靠的意思)吗?在某程度上而言,它们不也已达到了“逍遥”?而大鹏鸟为了追求“逍遥”而导致到自己“不逍遥”,这是何解呢?希望傅先生在闲暇时能解后学的疑惑,谢谢。顺致日安。
莊子以大鵬為喻,只是想讓人較容易理解。“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大鵬看起來是“有待”,其實是有所準備。這個準備就是理解“大知”。所以蜩與學鳩笑大鵬之後,莊子接著說:“小知不及大知”。
樂天知命安守本份若不以“道”為基礎,生命沒有徹底的領悟,物我如何合一而觀?生死等變化的意義又何在?蜩與學鳩倘有“逍遙”與“無待”,其實是沒經過思考的,不可能“道我合一”。對莊子而言,這是小知,跟本算不上“逍遙”與“無待”。真正的“逍遙”與“無待”不是這樣的。
人間世充滿變化,當災難與挫折來臨,生命該憑恃什麼?莊子因為領悟了道,樂天知命安守本份才有了最後和終極的基礎。如此才能真正的無待與逍遙。
我不覺得我們應拘泥於大鵬有待或無待的比喻。同樣的,蜩與學鳩也只是“不幸”遭莊子點名。得其意,忘其言;得魚忘筌。關鍵在我們如何讓自己盡力無所依恃,盡力去除身外物的追求,努力減少我們的欲望。這樣,我們就更能成為“自己”、成為真我。物物而不物於物,才有可能逍遙自在。
現代人讀《老子》和《莊子》,我們可以不同意他們的道;然而,我們卻可以從中學習成為“自己”、成為真我。
再次感謝你,你喜歡思考提問,讓我也有機會進步。莊子說萬物與我齊一,那麼大鵬與蜩、學鳩也該齊一。所以,莊子不可能看低或嘲笑蜩與學鳩,他只想說明小知與大知的意旨。
致傅先生:
感谢傅先生拨出时间为后学解答,虽然后学还未至于茅塞顿开,不过,却也俚清了个中原由。倘后学再遇到任何疑义,或会再请教于傅先生。愿无忧。
他所说的最后一句,“人生,是走向善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不禁暗叹,饱学之士即为饱学之士,什么时候,我才能似他一般,成为个饱学者?还很远……很远……很远……遥难以及。
此为〈逍遥游〉之原文与译文的连接,长是长了些,不过,内里所包含的智慧却是无穷矣。愿与诸位共享之。
致傅先生:
您好,后学对一问题感到疑惑,想请求先生为后学解答。
看了庄子的〈逍遥游〉后,第一大段中庄子塑造了由鲲变为大鹏鸟的一种形象,由海到天,从较狭小的空间晋升为较宽阔的空间,据后学的愚见,这或许是庄子写出了 一种想逃出限制空间的理想,说明了他想要达到“逍遥”的希望。
但是,他却又好像是否定了大鹏鸟靠风飞翔的形象,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须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另一边厢,庄子在篇中也塑造蜩(tiao阳声,蝉也)和学鸠(jiu阴声,一种小鸟)的形象,并义正词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对于大鹏鸟的嘲笑,道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受。
在此,后学疑惑的是,蜩与学鸠的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其实不也是一种“无待”(无所依靠的意思)吗?在某程度上而言,它们不也已达到了“逍遥”?而大鹏鸟为了追求“逍遥”而导致到自己“不逍遥”,这是何解呢?希望傅先生在闲暇时能解后学的疑惑,谢谢。顺致日安。
回風漸涼:
謝謝你的問題。而且是很好的問題。莊子以大鵬為喻,只是想讓人較容易理解。“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大鵬看起來是“有待”,其實是有所準備。這個準備就是理解“大知”。所以蜩與學鳩笑大鵬之後,莊子接著說:“小知不及大知”。
樂天知命安守本份若不以“道”為基礎,生命沒有徹底的領悟,物我如何合一而觀?生死等變化的意義又何在?蜩與學鳩倘有“逍遙”與“無待”,其實是沒經過思考的,不可能“道我合一”。對莊子而言,這是小知,跟本算不上“逍遙”與“無待”。真正的“逍遙”與“無待”不是這樣的。
人間世充滿變化,當災難與挫折來臨,生命該憑恃什麼?莊子因為領悟了道,樂天知命安守本份才有了最後和終極的基礎。如此才能真正的無待與逍遙。
我不覺得我們應拘泥於大鵬有待或無待的比喻。同樣的,蜩與學鳩也只是“不幸”遭莊子點名。得其意,忘其言;得魚忘筌。關鍵在我們如何讓自己盡力無所依恃,盡力去除身外物的追求,努力減少我們的欲望。這樣,我們就更能成為“自己”、成為真我。物物而不物於物,才有可能逍遙自在。
現代人讀《老子》和《莊子》,我們可以不同意他們的道;然而,我們卻可以從中學習成為“自己”、成為真我。
再次感謝你,你喜歡思考提問,讓我也有機會進步。莊子說萬物與我齊一,那麼大鵬與蜩、學鳩也該齊一。所以,莊子不可能看低或嘲笑蜩與學鳩,他只想說明小知與大知的意旨。
致傅先生:
感谢傅先生拨出时间为后学解答,虽然后学还未至于茅塞顿开,不过,却也俚清了个中原由。倘后学再遇到任何疑义,或会再请教于傅先生。愿无忧。
回風漸涼:
歡迎繼續切磋。“茅塞顿开”實不容易,如果你是指頓悟或徹底明瞭。蘇格拉底追求“知德合一”,真知就是實踐,這真是太難了。但是,讓我們不斷努力。人生,是走向善的過程。他所说的最后一句,“人生,是走向善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不禁暗叹,饱学之士即为饱学之士,什么时候,我才能似他一般,成为个饱学者?还很远……很远……很远……遥难以及。
此为〈逍遥游〉之原文与译文的连接,长是长了些,不过,内里所包含的智慧却是无穷矣。愿与诸位共享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