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709餘波……


這幾天大眾都浸潤在淨選盟遊行波瀾之中,那餘波久久未了,把很多向來政治冷感的人也一下子給吹熱(連我那向來只專注於事業而不敏於政治的老哥也在臉書掛上凈選盟徽章,影響不可謂不烈),用評論家最愛用的話來說就是:這是民主的覺醒,民主的勝利,呵呵。竊思這一股熱風大概不至於只是一潭吹皺的春水——沒幾下就平復,而是會一直激荡到來屆大選吧。

這是愛國的表現嗎?處在這年代,平民百姓大概不會再把“愛國”這兩個字掛在口邊,對“愛國”這種概念也已經淡化,就如六朝時代那些士子們普遍的思維樣——“有家沒有國”。雖說即使在最開放的美國在歷次的總統大選中候選人都強調自己更愛國,如2008年9月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就直喇喇地喊出“Country first”,而民主黨的肯尼迪總統在上任演說時亦且說出了一番漂亮感人之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麽,要問你為國家能做什麽”,至今仍被奉為金科玉律。但是恕我愚陋偏狹,這類激動人心的演說我向來只把它視為政客籠絡人心的說辭而不會真真把它當真。

不過,這一次集會,參與者本身的行為卻在有意無意間已經符合愛國的表現,尤其接連幾天追看集會者當天<人在現場>的記述後,這種感覺日益強烈——儘管事後追述總是無可避免地羼雜誇飾、張揚的元素,终归少了几分真。我無意於鼓吹什麽愛國思想,畢竟如果反問我自己愛不愛國,我大概也答不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若大家面對這種情形:一個外國人詆毀你的國家(注:詆毀國家和詆毀政黨是兩碼子事,腐朽的政黨就活該詆毀),想來大家也應該會不約而同地仇視那位仁兄並且積極為自己國家辯護吧。只是,左思右想後,我毋寧以“追求真理”這四個字來代替“愛國”這兩個字作為這次參與者們的心理表現,參與集會者所追求的也只是選舉的真,真,以及真。而國家本身就是真,她不會欺騙人民,之所以成為假乃是因為政客的介入與跋扈。畢竟,真理只是個簡單不過的東西,就如地球公轉自轉那麼簡單,觸手可及,張耳可聞,所需要的,不過是這五個字——“放下即實地”,只要夠誠實夠勇氣,擁有如同於小孩說國王沒穿衣服的那種赤子之心,真理就在跟前了。無奈的是自私的政客們正是少卻了這一顆心,才極盡醜化之能事,把709大集會描繪成洪水猛獸、歪曲其為在野黨所施的政治手腕(雖說在野黨也難逃利用凈選盟為自己造勢之嫌)——真是不“嗚呼”也不行。

目前最讓人激心且又最讓人期待的是709當天粗暴對待人民的“人民保姆”警察叔叔們會如何收科,雖然不抱太大希望說他們會被證據扳倒然後一個個遭到應有的處分過後登報道歉最後引咎辭職——這不可能!(好像把話說得太盡了XD)畢竟多少年來對於這類事件執政黨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後就沒事人兒似的拍拍屁股繼續抽煙喝咖啡聊八卦——趙明福、艾丹杜亞兩單命案不就這樣拖著拖著久久不決以期造成公眾失憶嗎?而艾丹杜亞的元兇不就是執政黨首領?上樑歪下樑也肯定地不會正到九重天去。只是因為國際還蠻關注這件事,所以自覺或不自覺的還是生有“爪牙鷹犬們去死吧”的邪惡念頭在腦際飄蕩在口邊轉悠。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書摘三:一代不如一代?


《論衡·齊世篇》云:

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強老壽,百事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何則?上世和氣純渥,婚姻以時,人民稟善氣而生,生又不傷,骨節堅定,故長大老壽,狀貌美好。下世反此,故段短小夭折,形面醜惡。

這是從容貌美醜、壽命短長來說“一代不如一代”。又說:

語稱上世之人,質樸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難治。故《易》曰:“上古之時,結繩以治,後世易之以書契。”先結繩,易化之故;後書契,難治之驗也。故夫宓犧(伏羲)以前,人民至質樸,臥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

這是從生活、文化、純潔、習性、慾望來說“一代不如一代”。 又說:

至周之時,人民文薄,八卦難復因襲,故文王衍為六十四首,極其變,使民不倦。至周之時,人民九薄,故孔子作《春秋》,採毫毛之善,貶纖介之惡,稱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孔子知世浸弊,文薄難治,故加密致之罔,設纖微之禁,檢狎守持,被備具悉極。

這是對前一句的引申發揮,以此說明這世道實在是“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以上書摘,不是王充本人的見解,而是他引用流行於當時的認知,歸納後加以批駁疾虛去妄的。該說的王充業已說明,於此也沒必要重複引錄。只是,讀了這篇,才知道,原來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思維,是早已有之,雖然不一定是於今為烈。

我上一代人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故也只能從我這一代說起。我這一代是俗稱的八〇後,八〇後有什麽特徵?月光族、草莓族,事事依賴,沒一件事能夠獨立完成。這大概就是前代人對這代人的固知(stereotype) 。

有趣的是,正當這種批評在八〇後逐漸匿跡時,八〇後卻又對九〇後重複上一代人的怨言:這代人怎么那麼脆弱,那麼草莓,那麼溫室,只是責駡兩下就忍不住哭,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我每每聽到身邊人(尤其是正在為人師表的)說出這類屁話的時候,心裡還真忍不住要笑。每一代人大都只是在重複前代人做過的事,而每一代亦有属于每一代的生存方式。只是,那些已經成長、為人父母的“上代人”,卻大都已經忘記了自己也曾經年輕、曾經被上一代人說“一代不如一代”。人類,還真是個善忘的生物。


附記

《論衡·自紀》裡有相關的話,可以作上面書摘的註腳:“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類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稟,自為佳好。”這句話的原本意思大概是說,每個人都各有稟賦各有特色,朝著自己的稟賦與特色發展,也就“佳好”了。這麼理解是四平八穩,但若是對最後八字作如是解——著眼於自己認為是好的並非難別人的興趣——尚說得過去,尤其當我們看今視古,這類人就一直存在。

譬如說吧,當今FB盛行,因著心靈上的空虛,不少人就猛地把自己的近況事無巨細如流水般寫在塗鴉墻上,大概是冀望得到他人留言、關心吧,哪怕只是一個“贊”,也就神滿意足,能高興上一陣子。這當然沒錯,畢竟法律也沒規定人類不能自揭瘡疤,向人乞憐。以此博取同情竊取關心,本就無可厚非,尤其我們知道人類的心靈在根本上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怕寂寞的時候。但就是有一等人,打從心底不屑這種流水帳式的曝露,認為沒營養,深感不以為然,然後就在公開場合數落此輩中人。哈~我說這些“高雅人士”,這麼做就矯枉過正了:你可以不屑可以不以為然,但沒必要數落,畢竟人家的河水並沒濺到你這口井裡啊。


你有你的雅致,我有我的俗趣。你不能以你的雅致來非難我的俗趣,我也沒必要自卑於自己的俗趣而委全於你的雅致。“各以所稟,自為佳好”,沒犯著你,不就好了?還是海納百川些比較好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