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葡萄酒


傳為西晉張華所作《博物志》,內有一條關於葡萄酒的記載:

西域有葡萄酒,積年不敗,彼俗云:“可十年飲之,醉彌月乃解。”所食愈少,心開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

葡萄酒之傳入中國,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初期,也就是漢武打通絲綢之路之時。張華這段記載,大抵本於太史公,檢《太史公書·大宛列傳》就能夠明白。至於說喝了葡萄酒要醉上一個月才能酒醒,這許是記錄的人沒真正喝過,道聼塗説,隨便亂記;抑或的確喝過,但因為在當時而言是稀罕物,所以記錄時也就誇大其辭,以顯其尊——古今文人大抵有此通病。

葡萄酒除了“積年不敗”,亦越積香味越醇,所以可以“十年飲之”而味不變質。然而,就“所食愈少,心開愈益,所食愈多,心塞愈損”這一點來看,倒挺符合今天的科學驗證。多年前《紐約時報》曾經列出世界十大健康飲食,葡萄酒就名列其中,說是每晚一杯葡萄酒(是的,只限一杯),對心臟保養頗有助益,因此“所食愈少,心開愈益”。要是喝多了,當然就會損及健康,得不償失。由這一點來看,即便是像“葡萄酒”在今天看來這麼高尚時髦的玩意兒,老祖宗早就有其慧見。

家兄頗好此物,家居專置一“酒窖”來收藏葡萄酒。每次去他家,看他拿出一瓶據他說是品味極高的葡萄酒,要讓我嘗,我就頭疼。因為我只是俗人,舌頭,也只是俗不可耐的俗品俗味。對於好的葡萄酒,除了聽任他的皇帝舌深情渲染之外,我就無法實際體會究竟怎麼個好法。不過,也多得他,起碼讓我在友朋跟前,說起酒經時,能夠一番繪聲繪色,輸陣不輸舌,呵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