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亦如蔥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程子說:“為己,欲得之於己也;為人,欲見之於人也。”又說:“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於成物;今之學者為人,其終至於喪己。”章世純說:“古之學者為己,事歸乎實,實歸乎愜心;今之學者為人,事歸乎名,名歸乎利。”

張愛玲說:“西諺‘真事比小說還要奇怪’,因為我們不知道的內情太多,決定性因素幾乎永遠是我們不知道的,所以事情每每出人意料之外。即使是意中事,效果也往往意外。”

蔣寅說:“有一等追星族,嘴裡總是談論著最新的書,最新的學問,仿佛一部當代文化思想史就經綸於腹中。這同樣也無可非議,反正他們的目的就在於知道本身,而不在乎要知道什麽問題。不過始終讀最新的書,值此知識爆炸、信息過剩的時代,勢必疲於跟蹤熱點。也不遑一一瀏覽,只能讀讀序跋前言,好在需要的場合作談助。”

……

有句話說“傭人多自擾,古井本無波”。然而不自擾不行,無波的古井往往只是眼前所見的現象(或曰假象),沉潛在古井之下的最深處有什麽是永遠難以探知的。睜開的眼睛最能蒙蔽一個人,眼見為實云云,那實在只是為自己所受的蒙蔽而造出來的無知藉口。眼前所見,往往不實。因為真相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每個人所見的真相,其實只是相對,有多少人見過,就有多少個真相。如果不相信歷史,不相信眼前所見,就只好相信自己。雖然,自己也未必可信。
落草至今,究竟學了什麽。以前無知——現在也不會有知到哪裡——盛氣淩人地主張此主張彼,不該這不該那。至今,方覺得,似是而非,實非而是。然而,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非不願辨,卻必須辨。當以為今是而昨非,到了明天、後天,才發現又是自以為是,又是非……結果,今日之我打了昨日之我一記響亮的巴掌。莊周夢見蝴蝶,他卻以為蝴蝶在夢他——現實與夢境都分不清了,是非如何辨。
還不如含混度日,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握握手,排排坐,什麽也別想,什麽也別辨,安安樂樂度日,順順心心俟候,不也是好?鴻毛還是泰山,誰管!

……

把我從前所學,如灰,在空氣中煙化。
——這是善於自現的年代。
把我從前所作,如花,在沃土中塵化。
——這是人云亦云的潮流。
把我從前所想,如雪,在熱光中溶化。
——這是亦步亦趨的結果。
把我從前所知,如月,在夜空中淡化。
——這是自以為是的餘響。
把我從前所言,如石,在懸崖邊風化。
——這是言難盡意的社會。
把我從前所聞,如火,在洪水中散化。
——這是眾聲喧嘩的時代。
把我從前所見,如音,在宇宙中絕化。
——這是目眩神迷的俗世。
把我從前所記,如水,在烈日中蒸化。
——這是價值重構的時刻。